书与评。(To be continued…)


此文始记于2010年10月28日,仍更新。

 

14.04.25 《厨房》——[日]吉本芭娜娜
也许是《少年PI》的“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但遗憾的是我们来不及好好告别”,也许是最近看的不务正业小说,所以书里的三个故事,我却更喜欢第三个《月影》,因为它与告别有关。真的,告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告别意味着最后一面,意味着与至亲至爱的天人永隔。

14.04.24 《反了我了》——孟鹭
封面太有意思了不过不能长时间盯着看啊有木有。我想我是喜欢这样的姑娘的,内心的小宇宙永远在有力跳动。能勇敢追求,更懂得适时舍弃,这得很大的勇气。

13.12.07 《品读老课文》——滕浩
读书的时候很怕古文:又难理解,更惨无人道的是“请背诵全文”。但也依稀记得,高三时慢慢试着去做更深理解的时候,有一点窥得冰山一角的小兴奋。
前端时间看了一篇文章《有些名著你不懂,是因为还未到时候》,我觉得是这样的,毕竟不能让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毕竟那时的他们不懂家国爱恨。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以前读书的记忆全回来了,《兰亭集序》《滕王阁序》《醉翁亭记》《赤壁赋》什么的。
毕竟,那也是青春啊。

13.11.26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高铭
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这种看书看到鸡皮疙瘩掉满地的感觉了!上一次,应该是在看《盗墓笔记》的时候。
推荐给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胆儿大的,炒鸡棒!

13.11.25 《不实》——柏邦妮
柏邦妮就像微博或豆瓣上的红人一样,用好看的文字赢得百万赞。
但柏邦妮又好像有点不一样,她是中戏的研究生,她和赵薇是同学,她采访过很多明星,但她只采访自己喜欢的,就像个粉丝一样。
《不实》出版于09年,四年过去,那时候的故事到现在又有很多不一样,比如书里的周迅还和大齐在一起,比如那时候的赵薇还没有拍《致青春》,再比如柏邦妮笔下的陈柏霖又直又叛逆,但他有一天变成了温柔又痴情的大仁哥。

13.10.06 《广告战争》——马宇彤
以为是讲广告公司的,但其实是说报社广告部的事情。这样也不错,采编人员不能不知道报纸是如何经营的。看的时候有种“官场商场现形记”的感觉,人生百态,令人唏嘘。

13.10.04 《从QC到总经理》——晨暮
QC是质量控制的意思,但很喜欢它的写实,作者很懂得何为重点,那些职场经历值得佩服。

13.09.27 《雨季不再来》——三毛
我仿佛是在这一刻才认识三毛的,那个感动我的《万水千山走遍》的人,原来也曾经抑郁、敏感、不知所措,在大家都为她重生后的开朗、平和、热爱生命而赞时,她却以自杀的形式结束自己的一生。
我总是想起她走在沙漠里的样子,《万水千山走遍》的封面,乌黑长发在风里飘扬,低头,任裙裾摇摆,不依靠也不寻找,像她自己说的那样,“站成一棵树的姿态”。

13.09.02 《她们谋生亦谋爱》——闫红
秦淮八艳,历史的讲述也许并不全面,但总归,她们都只是历史长河中,许多人生命中的一个女人。

13.07.29 《毕业生》——余蛟雨
这是一篇并不是很成熟的小说,因为它并不优美的文字。但我却很喜欢,正是因为这白话的文字,更显得它的真诚。
让人觉得多么现实的故事,仿佛在说自己的未来,仿佛觉得这就是真的。
很喜欢主人公和朋友们在毕业一年后再聚在一起讨论“毕业生”:一年前是毕业生,但在经历了社会的浮沉之后才觉得自己“毕业”了。
但愿我们也能喝主人公一样,勇敢坚持自己的梦想,始终坚强。

13.07.25 《你好,旧时光》——八月长安
我看的是最后篇,所有人的番外。这样的感觉更加神奇,因为我没有看过正文,却可以从这些番外里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鲜活人物。
所有的番外,都有一个“余周周”。
她出现在所有人的生活中,但扮演的是不同的角色。有的人爱她,有的人恨她。

13.07.19 《观念的水位》——刘瑜
和《送你一颗子弹》一样,这本书依旧常常让我忍不住拍手欢呼。但和前者不同的是,《观念的水位》偏向于政治,以及政治中的人。同时她也有关于书和电影的篇章,我尤爱那些关于“读书”的想法。
但,更另我感触的,是那些有关“自由”的文字。
“但是自由的性质类似于死亡。你要么死了,要么没死,你不可能‘有点’死了。”

13.07.05 《夜航西飞》——[英]柏瑞尔·马卡姆
对于勇敢的女性,始终有一份敬意,或许因为这是自己所缺乏而更加拥有的品质吧。
用了比原本预计更多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越看到后天越被吸引,作者笔下的那个非洲太迷人太令人神往。
“对于离去又复返的人们来说,非常永远不会保持原样。它是一片充满变迁的土地,却有万千情绪。它并不无常,但它不仅照顾人类,也照顾着各类物种,它不仅仅哺育生活,还哺育着文明。非洲目睹过消亡,也目睹过新生,所以它可能意兴阑珊,可能不为所动,可能温情脉脉,爷可能愤世嫉俗,一切都弥漫着因太多智慧而生的倦怠。”

13.06.21 《这辈子最渴望做的那些事》——meiya
相比起温情却有距离的“心灵鸡汤”,像meiya这些你真真切切能够找到的人的文字显得更加真实。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也过着需要奋斗和拼搏的日子, 如果他们能做到,那为什么你不行?
书的内容其实和数名没有太大的关系,更多的也许是种经历的分享吧。

13.06.14 《一步向前的勇气》——[日]栗城史多
对于登山者,有一种尊敬。他们对人类极限的挑战,以及对于大自然的探索都是值得钦佩的。
巧的是,在看完这本书的第二天看了一个纪录片,记录的也是几位登山者的故事。他们在攀登最后一段路程前拍了一段视频,视频中的他们谈笑风生,互相鼓劲。而就是十几小时后,他们遭遇雪崩,一行三人连同拍摄那段视频的摄影师在内,全部死亡。
在本书里有提到,当别人好奇为什么要登山时,英国探险家George Mallory的回答是:“因为山在那里。”这位登山人在1924年尝试攀登珠峰途中丧生,葬身山中。

13.06.13 《我站在蚂蚁这边》——邵夷贝
在前言里,邵夷贝写了这么一句话:“我站在蚂蚁这边,也想要成为这样的蚂蚁——也许脆弱,也许低微,但我愿意因为而兢兢业业,持续努力。不懂得权谋斗争,不懂投机取巧,但我同样也不懂得放弃。”
写歌、填词、写作、画画、组乐队……几乎是文艺女青年的“标配”了,而邵夷贝全都做过并且把它们作为自己的事业。
这本书可以被称为“正能量”吧。那些该坚持的事情,那些美好的字眼。而这样一个女青年,却又是“沟通障碍者”和“拖延症患者”。
我相信文字里展示的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人,正如我相信文字以及梦想的力量一样。

13.06.12 《小荒唐》——赵瑜
说不清楚对这类文字是喜欢还是无感:有时候你会会心于那些灵光一闪,但有时候你又觉得有些话语实在过于装。
不过,谁知道呢,也许那就是一个作者的肺腑之言吧。

13.06.07 《机场里的小旅行》——[英]阿兰·德波顿
电影《真爱至上》的故事就是从机场里开始,因为“这里是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发生的地方”。其实,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但机场有自己独有的特殊性,所以更显特别。
作者受邀在机场里住了一个星期,全面观察机场的人生百态。要说不好看倒也不是,毕竟有些文字还是十分有感触。但总会觉得少了一种感觉,也许是文化的差别。

13.06.07 《百家姓》——杨葵
很喜欢很喜欢这样的一个个小故事,记录的全是身边的平凡人。小钟、小王、陈老……每一个人都有那么鲜活的形象,读别人的故事,却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
书的封面是作者自己临摹的一棵树,茂盛而有风骨,“而我写的这些人,正如这棵树上的条条分枝,各自独立地茂盛,又都来自同一根主干。这根主干,就是我们生存的这个时代。”
总之,特别特别喜欢,荐!

13.06.07 《上课不要看小说》——[台]九把刀
看的第一本九把刀的小说已经不记得了,但从此记住了这十分有个性的名字。在我印象中,九把刀这三个字是和“鬼才”联系在一起的,事实也是这样。
《上课不要看小说》很天马行空,很适合闲暇时候看。

13.05.01 朗读者》——[德]本哈德·施林克
对电影早有慕名却迟迟没有开始看,于是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便果断拿了起来。
相对于传说中的“电影很厚重”,原著给人感觉并不十分沉重。只是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陷入迷惑与思考,思考着男女主人公那些行为的动机,思考着一段历史与这段历史中的人的关系。

13.04.30 《我不是教你诈 ①—④》——[美]刘墉
在每一辑里,刘墉都会强调:“我不是教你诈,是要你认清这个世界,认清人性。”人性里有些东西无可避免要去认识,或许就像书里说的,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也许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好坏掺杂,看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事情。
还是蛮喜欢这样的写作方式,以故事为主,分析为辅,几乎没有说教,但就很容易有感触。
我们不可以太坏,但我们需要了解人性。

13.04.26 《黄色柠檬树》——[瑞典]卡撒·莫格玛森
案例来说这应该是我喜欢的书才对——情节转折自然,人物有趣,最重要的是主人公在经历一切之后有个Happy Ending。但是事实上看完后并没有很强烈的感觉。或许我不应该对它寄予自己的期望和想法,或许我应该把它当作普通的都市小说来看就好,从这方面来说,这本书是非常不错的。

13.04.10 《公主向前走》——[美]马西娅·格拉吉
原本以为是一本小说,后来才发现是一本类似《遇见未知的自己》那样的修行阅读本。
比较特别的是,这本书借助的是童话的形式,中间蕴含着各种比喻,并且关注的是女性在生活、爱情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面临的困境。虽然对这类书接受程度不高,但还是赞同它的主题:放下过去,找回最真实、最自在的自己,去追求自己的生活。

13.04.03 《鹤止步·绿袖子》——虹影
书名和封面是我非常喜欢的风格。而这本书也如它的书名一样是由两个故事组成。会很喜欢这样的语言风格。

13.04.01 《三杯茶》——[美]葛瑞格·莫顿森 大卫·奥利弗·瑞林
当年在当当上,这本书也曾经是各类榜单上的领跑者。那时候它被与《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相提并论,因为它讲述的也是中亚国家的故事。
直到看了1/3之后,我才知道它不是小说,而是一本类似传记体形式的书。正因为如此,更为莫顿森的事迹所感动,这不仅仅是为一个承诺,而是一种超越种族、民族、性别的大爱。

13.03.28 《隐私,这道甜点》——赵雅
书的副标是“媒介形象与媒介策略札记”。全书分成几个部分,探讨的都是媒介与政治,或者说是对大众生活的影响。更喜欢“无孔不入的镜头”这一部分,文笔也不枯燥。

13.03.24 《香格里拉 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彭萦
“香格里拉”这四个字从唇齿间流出的时候,总有种蛊惑人心的味道。
从文字里探寻到的关于自由、梦想、坚持等等这些字眼的意义。
是很佩服作者在旅行中将见闻与个人的兴趣所在,即经济学进行一个关联。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时候,那些知识才真正被个人所吸收,真正属于你。
但是,却不喜欢作者开篇的文章《这是旅行,不是旅游》。刻意地将旅行与旅游进行区分,然后再站队,这并不是一件恰当的事情,也未免略显做作。只要心在路上,理想在路上,灵魂在路上,何必在意那两个中文词语其中究竟有何含意。

13.03.12 《嫌疑犯X的献身》——[日]东野圭吾
似乎很难去理解这样的感情吧?可以为了一个人,牺牲成这个样子。可是,谁都不能去否定这样的爱。
这好像是东野推理小说里非常出名的一本书,但是我却觉得它有点罗嗦了。个人喜好问题。

13.03.04 《爸爸的木朵》 《亲亲木朵》——速写本子
很久很久没有这种从内心有感而发的温暖和感动了。我是你的爸爸,你是我的木朵。爸爸和女儿,最最最最柔软的触动,简直萌碎了我的心啊 T T
咳咳,谢谢了昂,那谁,你知道的,你说的话我也都记得,矢志不“渝”。嘿~ ^^

13.03.01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李承鹏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

13.02.23 《谁的青春不迷茫》——刘同
如果我年轻几岁,也许我会更喜欢书中的文字。如果不是因为事先有高期待,也许我会更触动一点。
刘同的经历其实很有借鉴意义,看着他的文字,他这几年的北漂生活,他的奋斗、迷茫、坚持……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找到自己的影子,我想这也是它如此畅销的原因之一——从刘同的经历中,抓住一根能挽救自己的稻草。
但仅从个人观感上来说,却并不是特别喜欢刘同的文字,确切说是他在10年以前的文字——过于细腻和小心翼翼。
这样的感觉并不等于我对他以及他的文字的否定。事实上,我相当稀罕他最近几年的那些日志,因为有一种坚韧在里面。
那是值得敬佩和学习的勇气和果敢。

13.01.26 《我所理解的生活》——韩寒
现在的书架上还放着《长安乱》,那是我看得第一本韩寒的书,我是在05年了解到他的。韩寒这十几年的经历,真是一个愣头小子到责任男人的成长轨迹。
《我所理解的生活》收录了韩寒这一年多的博文,还有一些访谈、演讲整理稿。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这是韩寒的“我所理解的生活”。
而我的回答是,在相爱相杀中,和生活达到某种和解,用温柔对待这个世界。
那么你的理解呢。

13.01.25 《滚蛋吧!肿瘤君》——熊顿
那天我上网,忽然看到新闻说熊顿去世了。我第一反应是“不能吧……”
我也曾在天涯上追过熊顿的漫画帖子,还记得那时候的温暖和感动,我没有留言,但我和很多人一样为熊顿的坚强而动容,我发自内心地祝愿这位传递满满正能量的好姑娘能够早日康复。
在当当上买来这本书,也算是对她的一种纪念。最近看新闻说台湾艺人戎祥因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去世。他和他妻子上《康熙来了》的那集还记忆犹新。
世事无常,人生难料。珍惜眼前人,珍重身边事。
愿他们一路走好。

13.01.20 《看见》——柴静
和她的第一本书相比,《看见》显得更厚重、更有温度。具体见另一日志。

13.01.11 《青春咖啡馆》——[法]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看这本书的时候,脑海中不时飘过电影《巴黎,我爱你》的片段。电影里的那个巴黎湿漉漉地温情着,和书里的故事一样。
由四个“我”组成的叙述,构成了一个叫“露姬”的女人形象。她美丽、神秘,但她的过去却几乎无人知晓。
相比起真正的故事内容和内涵,我更喜欢这样的结构。仿佛在窥探,又像在追寻。

12.01.10 《一地鸡毛》——刘震云
还记得高二的时候,我看完《穆斯林的葬礼》后默默对自己说绝对不要成为像小说中那个母亲那样的人。
看完《一地鸡毛》后,我也很想像那时候的自己一样豪迈地说:“我才不要像她们那样!”但是却说不出来。也许是因为长大了,更也许是因为知道文中所写的即是现实。
是的,现实,我多么讨厌这两个字,我更痛恨它让那么多人投降和屈服。
现实就像鸡毛掸子,它扫走你的尘埃,只留下一地的鸡毛。

13.01.10 《送你一颗子弹》——刘瑜
“每个人的心里,有多么长的一个清单,这些清单里写着多么美好的事。可是,它们总是被推迟,被搁置,在时间的阁楼上腐烂。为什么勇气的问题总是被误以为是时间的问题,而那些沉重、抑郁的、不得已的,总是被叫作生活本身。”
我是越来越喜欢刘瑜这个女博士了——机灵也笨拙,清醒又感性,风趣幽默下有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送你一颗子弹》会让我想起《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愈发地想以一株植物的心态,笨拙地生活着。
合上书的时候瞥到了封面:《送你一颗子弹》。嗯,我中了。

13.01.07 《美食家》+《毕业了》——陆文夫
很有意思的两篇中篇小说,相比起本是推荐的《美食家》,我更喜欢的是《毕业了》。也许是后者更轻快,也有可能是因为它的不沉重。

13.01.04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廖一梅
我没有看过《恋爱的犀牛》,没有看过《琥珀》,也没有看过《柔软》。但是看着廖一梅的书,读着她写的文字,我可以想像她作为编剧时笔下的戏剧生活会是怎样,我仿佛在和另一个自己对话。
从文字中可以看出廖一梅对于信念、人性、生命等课题的思考和探索。我不知道这是好是坏,因为这样的力度让人有些害怕。所以是不是思考者都是如此地与众不同?
廖一梅告诉我可以放弃些什么。但那些想要坚持的东西,只能我自己去寻找了。
可是谁又不是呢。
(2013年看的第一本书,笔记上还写错了年份。任何习惯只要时间到位都能改正过来,不仅仅是写错日期这件事。)

12.12.25 《有味》——汪涵
很多次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这本书,这次终于把它拿起来好好阅读。在汪涵提到的那些手工技艺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木工。小的时候很喜欢去木工店,木屑堆了半米高,最喜欢弥漫在屋子里的最原始味道,以至于直到现在,每次只要一有那个味道,小时候的记忆就哗啦哗啦全来了。
书中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汪涵说自己最想去魏晋南北朝,其次是民国时期。和他一样,我也对这两段历史最为着迷,就想我在《最民国》的书评里写的,文人风骨,思想激荡,心向往之。
这是汪涵在讲到一个做木桶师傅那一章节中的:
“他最主要的工具是裂了柄的斧子和刨子,把靖港的时光碎片,在每个年代都裁得一样整齐,那些碎片,随时都可以箍成一个硕大的木盆,那是他自己的城。”

12.12.21 《世间女子》——苏伟贞
喜欢香港作家的原因,也许是文中或多或少带着的那种清冽和“置身事外”——我只是在讲一个故事,其余的都随你。
《世间女子》讲了好几个女子,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环境,相同的是坚强、独立、不卑不亢的心性。
而这,也正应该是我们所追寻的。

12.12.18 《瓦尔登湖》——[美]亨利·戴维·梭罗
这本书看了将近一个月——事实上没有看完,将近400页的书我只看到不到300页的地方。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对这本书的赞叹已经它所带给我的思想洗涤。很难得有一本书对我有这种魔力:无论在怎样的环境和心境下,只要一翻开它,心就一定会静下来。
梭罗自己也说,并不喜欢大家在看了这本书之后就一窝蜂地搞起所谓的“归隐”。但我想,每个人心中一定要有这么一块地方,那里阳光温暖,花草常青,那里没有喧嚣,那里只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
摘录:
“每一种树都有一定的季节,到了那季节,才会茂长,过了那季节,便会凋落。唯有柏树,不为时间所限,四季常青,所以叫作自由。”
“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份令人愉快的邀请书,使我的生活与大自然本身一样简朴,也许我可以说,跟大自然本身一样纯真。”

12.12.13 《余欢》——刘瑜
很有意思的两个故事,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棒,作者本身也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

12.11.27 《考拉小巫的英语学习日记》——考拉小巫
我想人总是要经历这样的阶段:兴致缺缺,拖延症严重患者,明明有万千紧急事,却提不起一点精神。每一个这样的阶段,似乎都有一本书把我从泥潭中拉出来——因于此,我无比感谢读书所给予我的一切。
第一次知道“考拉小巫”,和大多数人一样是通过那篇很火的日志《伊甸园字幕组组长教你学英语》(类似= =)。读了这本书后才知道,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一定都经历了常人无法感同身受的痛苦,付出了无法与别人说的汗水和泪水。
坚持下去,总能看到天亮。

12.11.23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迟子建
我会告诉你我前几天才知道迟子建是女的这件事情吗= =。
我是在看过一个访谈之后才看的这本书。在节目《名人面对面》里,迟子建提到了她的家乡,她的亲人,还有她已故的丈夫。视频下面有个评论让我印象十分深刻:“迟子建在访谈全程眼里一直在泛泪光,这样的一个年纪还能有这样的赤子之心,真难得。”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讲的就是一个死了丈夫的女人的故事。我喜欢这种基于现实的一点点不现实——他从未离开,他只不过去了远方。

12.11.22 《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日]村上春树
当田亮还是个青葱的风华正茂好青年时,他曾代言过一款跑步机,当时的广告词是:“听身体的,跑吧!”
村上春树应该是没有看过那广告,但我想如果他看到那句话也一定会深表赞同吧,因为他就是听从自己身体的话,迈上了长跑这条路。
他在书里写到的那些场景,那些想法真是新鲜又神奇。长跑是一项简单又复杂的运动。
摘录一段话:
“将意识集中与迈出去的每一步,同时,还要以尽可能长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尽可能地去眺望风景。我毕竟是一个长跑者。
成绩也好,名次也好,外观也好,别人评价也好,都不过是次要的问题。对于我这样的跑者,第一重要的是用双脚实实在在地跑过一个个重点,让自己无怨无悔:应当尽的力我都尽了,应当忍耐的我都忍耐了。”

12.11.17 《爱或不爱都是事儿》——叶倾城
这应该是我第二次看情感咨询类的书,第一次是《我爱问连岳》系列。相比起连岳的犀利刻薄,叶倾城在给人以提醒或批评的同时还是带着脉脉温情。

12.11.13 《失落的家园》——[美]凯伦·怀特
要看完一本400多页的书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不过还好故事情节还不错,所以阅读过程还算愉快。我想这本书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因为女主人公凯茜的坚强勇敢,男主人公山姆的意气风发,更是因为那座小镇的淳朴、善良、温暖。外地终究是他乡,唯有家园才是心灵的归宿。

12.11.06 《民间住宅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编
超赞的一本书!语言详实不说,图片更是又多又精美!光是图片看着就很有感觉,这种书才让人有“真的学到东西”的读后感,十分推荐!

12.11.05 《天黑前的夏天》——[英]多丽丝·莱辛
也许是因为最近也处于一种较为迷失和混沌的状态,所以对于其中的一些话语也心有戚戚焉。这是一本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确实如书封所说的“一部最好读的诺贝尔奖杰作”。

12.10.30 《咖啡馆的文化史》——[英]马克麦·艾利斯
事实上是本很不错的书了,语言和内容都很赞,将咖啡馆的文化发展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知识量挺大。

12.10.18 《演好你自己的偶像剧》——[台]方文山
哎……怎么说呢,也许是方文山“作词人”的印象太过深入人心,所以当他写这种“励志类”读物的时候总有一种很诡异的感觉。而另一方面,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比较浅显易懂,没有太过高深的东西,也没有很新颖的东西。

12.10.18 《成都向左,重庆向右》——胡飞 林万姝
很多年前去过成都,除了“麻”、“辣”之外,这座城市并没有给我留下其他更深刻的印象。而对于成都、重庆这两座城市,更多的了解是通过别人之口。无论如何,两座城市都有我喜欢和欣赏的地方,也都很想去好好走一趟。

12.10.17 《乌鸦想亲情人》——段剑
既不喜欢人物也不喜欢情节。鬼知道我是怎么看完的。

12.10.15 《转山》——[台]谢旺霖
在图书馆五楼西翻开并读完这本书。一点点不安一点点焦虑都伴随着指尖的翻阅而逐渐尘埃落定。焦躁慢慢褪去,那还蒙着模糊轮廓的未来尽管并不清晰,但是,我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12.10.07 《冬之旅》——[比利时]阿梅丽·诺冬
我想这也许就是阅读国外小说的乐趣吧。接触一种你并不十分习惯的语言风格,感受一些你不甚了解的别人的生活,然后在这过程中经历惊讶、赞叹,直至被征服。
其实初次看这本书是被封面吸引的(是的我就是这么肤浅……)。看完后也并不觉得。译者说“爱情、死亡和哲理是构成了诺冬大部分小说的支点。”我表示赞同,读这样的一本书,并不浪费时间呢。

12.10.04 《猎头》——王洪浩
对人力资源管理这个行业其实蛮好奇的,因为觉得他们做着很神奇的事情。在不痛不痒地接触了一些皮毛之后,对这个行业也有了更多兴趣。《猎头》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既没有枯燥的原理阐述,又能让别人带着兴趣去了解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12.09.27 《认得几个字》——张大春
看这本书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想起自己以前学字、识字、认字的时期。汉字的发展以“简单”、“方便”也原则,但是更深刻的内涵都越来越单薄。与此相反的时候,台湾沿用了繁体字,因此对传统文化的保留和继承反而会更完整。
12.09.15 《菊与刀——日本文化面面观》——[日]露丝·本尼狄克特
这本书在很早之前就想看了,因为我始终觉得日本这个民族是个非常神奇的存在,各种矛盾集于一身。最近又正好处于一个这么特殊的时期,于是看这本书的时候就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感触。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似乎都有了解释,也似乎知道了他们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会有怎样的反应和举动。
推荐可以去看看这本书。

12.09.13 《守望灯塔》——[英]詹妮特·温特森
我很喜欢这样的一本书和它的故事,在这样的天气和这样的季节:秋天,没有太阳,风中带着冷冽。它让我清醒。
小说情节略略散,但并不讨厌。事实上我蛮喜欢这样的情节设置,虽然一开始看得有点累= =以下摘录一段话:
“完了,就那样。得重新开始。得拿出信心来。得接着往前走。不要回头。没什么好后悔的。”

12.09.12 《第三本书》——[台]黄俊郎 文/图
这本书的大部分篇幅是在讲爱情,可是也不仅仅是在讲爱情。有些语句有戳中某个点的感觉。这么说是不是太文艺了= =。
唔黄俊郎啊,他还是个作词人,可是他好像更喜欢自己画家的身份。

12.09.08 《永远的林青霞》——[日]铁屋彰子
这是一本访谈录,全部都为对话,与林青霞还有她的好友们。
每一次看到林青霞的照片,都会发出“惊为天人”的感叹。尤其是她的眼睛,那是我见过最好看的眼睛。
结婚后的她认真过起了平凡人的生活。我觉得这对于她来说才是真正的心安。看她近期的照片,她老了,胖了,眼角的皱纹也怎么都掩藏不住了。
可是啊,她从未想过要去遮掩呢。
在什么样的年纪,做什么样的事。二十几岁的拼命,三十几岁的沉淀,四五十岁的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一片安宁。
爱着每个阶段的自己,因为此生再也不会有。

12.09.06 《迷失在阅读中:北大考研日记》——许晓辉
会选这本书完全是因为好奇。在我看来,考研党是个特别勇敢的存在。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首歌,句句歌词都是由心声唱成。

12.09.04 《生命未完成》——于娟
感动我的书很多,但让我哭的很少。《生命未完成》二百多页,可是从一开始我就能够看见在文字背后,一个鲜活的声明,用她的睿智和幽默向我们讲述她的经历。讲述的声音越来越小,直至不见。
这本书没有过多地抒发个人感情,但她的经历非常值得尊敬。五颗星推荐。

12.08.29 《在民国》——孙郁
民国和魏晋南北朝是两段我最感兴趣的历史。那时候的文人处在一个思想激荡的时期,所以你仿佛能看见每一个文人骚客名字后面闪着光亮的那个时代的烙印:有些人结伴而行,有些人独自摸索在路上,但到了最后,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真正的知识分子,都是孤独的。
《在民国》介绍了民国时期的文人故事。文字风格是我喜欢,这本书也是值得买来细细阅读上好几遍的。

12.07.26 《我就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陈宇欣
在26号的凌晨00:02看完这本书。合上书的一瞬间,我的嘴角上扬,它让我知道,选择这样一本书是对的。
事实上,尽管喜欢旅行,我却不太喜欢看旅行攻略方面的书,因为我觉得查攻略是决定要出发后出要做的事情。之前看的太多,除了徒增羡慕,并没有什么收获。
相反的,我更喜欢这种“旅行见闻”式的书,我更愿意去听别人诉说TA在一段旅途中的心情:不安、纠结、洒脱、看开……等等。
凌晨的时候坐在桌前写下这么一段蚊文字,外头夜色朦胧,我的内心也终归平静。
晚安,全世界。

12.06.21 《返老还童》——[美]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其实蛮简单的一个故事:一个人在出生时是垂垂老者,越活越年轻,最终在古稀之年的时候以孩童的姿态离开这个世界。当现在再回想整个故事的时候,就有了更多不一样的感触,尤其是结局。正如马克.土温的那番感慨:生命总是开端于最美好的状态,而在最糟糕的时候结束。

12.06.15 《大学生的“坟”》——刘兴奇
刚上大学不久的时候读了《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现在已经基本记不清里面的内容了,但是还好热血还在。过了两年,大学过了一半,再看这本类似性质但眼光却不仅仅局限于大学的书,有些观点辛辣却现实。
把眼光放远;认清自己;不颓废不迷茫。

12.06.13 《我们聊一聊》——蓝狮子 编
三十四封来自大学生的信,关于未来、就业、选择、爱情、理想……15位优秀人士一对一的回复,俞敏洪、潘石屹、洪晃……和过来人的交谈总能让人觉得亲切且感动。而更让人触动的是,依然有那么多中国大学生在梦想行进的道路上的思考与坚持。摘录其中回信的一段话:
“每一件与世不同的绝世好东西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时光。”

12.05.31 《妞妞》——周国平
最令人难过的是明知最后结局却无能为力,最令人心疼的是看着一个一岁多的小女孩经历常人无法想像的折磨最后痛苦离开。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通彻心扉,那是一种“哀莫大于心死”的隐忍。骨肉之情,难以言说,所有的坚毅和刚强,都化作了绕指柔。

12.05.22 《行走中的玫瑰》——闾丘露薇
初听这个名字好像是因为伊拉克战争,于是便记住了这朵“战地玫瑰”,也对她有了最初的印象:勇敢。
看了这本自传式的《行走中的玫瑰》,觉得这样的女性真是了不起:独立、温暖、坚毅、有想法……许多矛盾体在她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综合,不得不佩服该有怎样的经历才能有如此这般的风轻和云淡。

12.05.22 《野火集》——龙应台
因为看温情的《目送》在先,于是再阅读辛辣而有燎原之势的《野火集》的时候就实在佩服龙应台思维之敏捷观察之深刻了。
当一个社会的现实问题被摆出来的时候,当一个个无可回避的尖锐矛盾被抛在每个公民面前的时候,当她问“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时候,每一个人 都免不了自我拷问。
二十年前的台湾和如今的大陆何其相似:道德被忽视,人民的基本人 权得不到保障,言论批着自由的外衣大行洗 脑之道……中国人啊,你为什么不生气?

12.05.16 《芒果街上的小屋》——[美]桑得拉·希斯内罗丝
略略凌乱的片段和思绪,却干净、简洁以及透彻。一个篇章一个故事,关乎一个人还有我的小感慨。不知道为什么,越看到最后就越有想哭的感觉,那是感动。

12.05.10 《柑橘与柠檬啊》——[英]麦克·莫波格
我很庆幸是这样一本书和故事陪我跨过“100本”的目标^^。
伴随着战争的,常常是爱与感动的同行。写作手法与情节设置都别具匠心,更意味深长的是,主人公的姓为“皮斯佛”,也就是英文中的peaceful 。

12.05.05 《素年锦时不自知》——明月别枝
于是,我又开始看小说了吗= =
不过还好不是俗滥的青春小说,更多的现实,所以才更加不安。两个人在一起,多么不容易,所以不要轻言放弃。

12.05.02 《好好爱自己》——素黑
是被书名和作者吸引的,不过看了以后觉得更像“心灵哲学”之类的。目前不需要,但是推荐给有需要的人。

12.04.21 《分开旅行》——陶立夏
常常有人是因为感情而背起行囊,或遗忘或寻找。有人在旅途中越走越远,而更多人则还是回归现实。但无论哪一种,至少都救赎了自己,身体以及灵魂。
但温馨提示,这本书并不适合学生族以及穷游,因为好几百欧元一晚的酒店及上等美食负担实在过重了。

12.04.08 《洛丽塔》——[美]弗拉基尔·纳博科夫
用了跨度很长的一段时间,终于看完了这本书。有很多的感触,但是用语言却似乎怎么样都表达不清。因为爱而生恨,于是毁灭。知道书中主人公的最终结局,却无力改变什么,只能看着他们一步步走向各自的结局。
这样的感情,荒唐又自然。

12.03.28 《一个人住的每一天》——[日]高木直子
一本非常非常可爱的漫画书,记录了一个姑娘12年独居生活。一个人住自由,可也孤单。一个女孩子住,需要更多的勇敢和坚强、画中的很多场景都觉得很熟悉。
画的最后一幅画有这么一句话:“现在,我从心底感谢……这段一个人住的日子。”

12.03.28 《别说你懂职场礼仪》——陈乾文
总说礼仪什么的,其实真正做得漂亮的人确实不多,别说遇到的人,就是不时反省下自己的行为有时候都觉得怂爆了。“礼仪”是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于人于己,都不是一件坏事。

12.03.24 《谣言粉碎机》——果壳网
“人人都是传播体”的今天,谣言真是无处不在。《谣言粉碎机》的书名就很合我口味,事实证明里面的内容也没有让我失望。建议大家有空真的可以去看下这本书,因为“转发需谨慎”~

12.03.21 《后台 第2、3辑》——南方周末
对于南方周末等报纸的想法,从最初的无限膜拜到如今渐渐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而这样的变化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到现在的整个学习过程以及看的、想的、经历的一些东西。有些观念和做法与我当初想的不一样,但并不是不可理解的。在这条道路上,保持自身的独立——思想独立,精神独立——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12.03.20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美]奥格·曼狄洛
终于知道以前参加新东方培训的时候要求我们念的羊皮卷是从哪来的了= =。在无数的时间和地点听到这本书的名字,现在终于和它遇到了。对某些人来说,或许它真的非常有帮助。

12.03.17 《麦田里的守望者》——[美]塞林格
终于在图书馆里找到这本书了,虽然一看就是盗版的封面——事实证明还真是,因为书的另外一半是另一篇小说。不过总是看完了它。
将《麦田里的守望者》和《小王子》排在一起时,我想是可以有更多的思考。儿童也好,青少年也罢,观察世界的眼神里始终带着一种成年人应该敬畏的力量。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理解主人公,却不太喜欢他。想的多做的少,爱抱怨却不会从自身找原因。

12.03.17 《小王子》——[法]圣艾克絮佩里
孩子的世界,纯洁得让人想落泪。小王子小王子,在耳边回荡很久的名字,终于终于和你遇到了。

12.03.15 《女儿红》——简媜
封面上有这么一句话:“当三毛离我们远去,现在我们枕边放着的,是简媜。”散文式的小说,带着令人惊异的清醒,仿佛在她面前说不得假话,否则会被一眼看穿。《女儿红》以女性的视角为主,在这里有母亲有小孩也有中年妇女,平凡又熟悉。
另外说一句题外话。台湾作家的文字似乎比起大陆来更具有古典的感觉,传统文化在那里体现得更加透彻。原来一直想不明白,刚刚翻简媜资料的时候,里面说到了“文X革”,于是我似乎明白了一点。

12.03.12 《用我一辈子去忘记》——柴静
和她的演讲一样,柴静的文字也有种安静的坚定。似乎很难想像她小小的身躯里居然蕴含了这么大的能量,她说“不”,微笑着,而你就无法反驳。
这样的女孩子,苦难对她来说或许是种财富。社会将她打磨得光洁美丽,难得的是她仍存本心。
摘录其中的一段话:
“明天会有很多的孩子,像曾经的我,在陌生的人群中端坐,迎接他们迎面而来的迫不及待的命运。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要在将来不断的走过一段又一段漫长的夜路,不断地找寻能够支撑他们内心与外部的世界的力量。在大风的路上,人生注定要负重前行,但只要有梦,只要朝着有梦的方向奔走。”

12.03.09 《各自的朝圣路》——周国平
一本文章合辑,而且涉及的范围很广,哲学、人文、爱情等等。读周国平的文章确实能收获很多,不过我没有全部读完,因为有些不是很感兴趣。但只要有感悟,也就够了。

12.03.08 《跌停的青春》——生人勿近
室友刘永飞那女人推荐给我的,她的评语是:“现实,辛辣,搞笑。”京片儿一溜一溜的,每个人的生活似乎都不得消停,看别人的故事总是旁观者的姿态高高在上,不时还“指点江山”几番。其实,谁也没有资格说谁,您觉得呢?

12.03.06 《告白》——[日]凑佳笛
这是我最近看的最好看的小说!情节紧凑,偏偏文字又是那么不慢不经心,没有无病呻吟没有矫揉做作,阅读的同时脑中会不自觉的开始思考关于“人性”的问题。强烈推荐。

12.03.04 《设计私生活》——欧阳应霁
这本书从图书馆借来搁置了好几天,不是不想看,我只是在找一个更恰当的时间去阅读它。
在一个下着淅沥中雨的午后我翻开了这本书,事实也证明这样的决定没有错。欧阳应霁的名字在很久前便听过,只不过每一次他的头衔都不一样:画家、作家、行者……最近一次看见他的名字,是在杂志《城市画报》上,他开设了一个美食专栏。
《设计私生活》这本书介绍了非常多的东西,按作者是思路是分为“人时地物”四个阶段。“设计”与“生活”的搭配是那么妙不可言,文字里的特别幽默也会让人会心一笑。

12.02.29 《微观经济学》——黄亚钧 主编
有句话说得好:“不管里要不要学经济,不管你是不是从事金融行业,你都必须知道点经济,你必须知道这个世界的经济正在怎么变化,你也必须知道你的钱都去了哪儿。”
这就是我那天走进图书馆专门去借了这本书的原因^^。

12.02.24 《华丽人生》——[日]伊坂幸太郎
对于日本文学了解的不算多,看过的作品也真是数得过来。但脑中一直有一个对日本文学的印象:缓慢。无论是情节还是文字,似乎都不急不赶,这和日本人急匆匆的都市形象与生活相去甚远。这种感觉,在看日本动画《秒速五厘米》时尤其强烈。
《华丽人生》是一部小说,但如何去定义却不是那么容易。悬疑、都市、魔幻暂且不论 ,让我感触深刻的是其中的一段话:
“几十年过着同样的生活,重复同样的工作。你知道人类是怎样说服自己接受这种就连原始动物也会厌烦的、持续的无趋生活的吗?大家告诉自己‘人生就是这么一回事’,然后莫名其妙地接受了。这实在是太奇怪了,我无法理解大家到底了解了人生的什么以至于决定人生就是这样了。”
故事情节设计得很巧妙。推荐。

12.02.22 《多余的话》——瞿秋白
书的前半部分是瞿秋白在狱中写的最后文章,依他本人话说是“最后的真话”。后半部分则是他的个人文集。文字非常富有特色,反讽暗喻信手拈来,批判怒骂淋漓畅快。正如有人说:“对于这本书,三十岁之前的人读到的是激情,三十岁之后的人读到的是反省。”

12.02.20 《永无长久》——[法]洛朗斯·塔迪厄
对于法国女作家,印象中似乎除了杜拉斯真的就没有其他了。而这也是译者决定翻译更多优秀法国女作家作品的原因。
故事的情节其实挺简单的,读起来也不是那么费神,很适合悠闲时看,很有法国感觉。

12.02.17 《像自由一样美丽》——林达 编著
副标题是“犹太人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当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知道我在与一段历史对话。
也许我们更熟悉的是奥斯威辛,却不知道在被送去毒气室前犹太人就被关在特莱津这座以保护犹太人之名实则监禁的小镇。十几万犹太人相继被“遣送”,最后被救出来的只有区区数百人。
在特莱津也关押了不少艺术家、教育学者,他们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希望能够给儿童保留一个不算太灰暗的天空。
书中有这么一句话:“理解过去,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那就是历史感。”
但愿这个世界,再也不要有杀戮。

12.02.15 《一问一世界》——杨澜 朱冰
以问为生的职业,充满许多不可知,也充满了惊喜和美丽。一直将“采访”定义为一件非常奇妙的过程,因为原本不甚了解的两个人在短短几十分钟时间内“从知道到懂得”,你渐渐了解他人生活轨迹,你静静倾听TA历经沉浮后的淡定从容。
“看别人的故事,找自己的答案”。

12.02.05 《很禽兽》——仇敏业/著 陈蕾/绘
借用贾樟柯导演对这本书的评价吧:“很禽兽,很人性。很生猛,很纤细。小文章,大寓言!”

12.02.02-12.02.04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1—创意生活》——韩梅梅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2—简单生活》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3—一个人的生活》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4—要工作,也要生活》
有的时候会想呀,我以后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是忙忙碌碌还是悠悠闲闲?是被现实打败还是顽强地坚持自己的梦想?
“生活”这两个字,简单却又无比艰难。穷尽一生,只希望能过得更好而已。唯愿充实而富足的内心,积极向上的态度,健康的身体,拥有来自亲情、友情、爱情的喜悦。
写着这些文字的时候,《听你说》的音乐让我觉得无比温暖:“我做的梦我坚持做到最后……”

12.02.02 《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科学松鼠会 编著
学理工的人如果聪明又不呆不迂,那已经是很上品的了。而混迹于科学松鼠会里的一群理工男女,不仅拥有聪明的大脑,更拥有能将枯燥科普文变为有趣易懂的文章的能力。
书中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更难得的是读起来也十分愉悦,时不时的冷笑话提神效果十分明显^^~

12.01.26 《我的名字叫红》——[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
曾经是当当和卓越上非常热门的一本书,不过它也没能幸免买回来后就被闲置很久的命运= =。
书中大量涉及和描写了绘画和艺术的内容,不得不说真的是种挑战……将近500页的书,我花了应该有一个星期吧,才断断续续地看完。
个人觉得一般,当然也有可能是我的觉悟和境界还不够高。。。
不过有意思的是它的形式,章节是以不同人物的视角进行划分,所以常常会有种角色扮演或者说…精神分裂的错觉= =

11.12.01 《玉观音》——海岩
在图书馆找了很久,终于找到非剧本形式的了~。
作为小说来说,挺好看的。

11.11.23 《金耳环》——海岩
据说是海岩的转型作啊神马的,鬼知道呢= =
有时候觉得男主人公真的固执到傻啊,为了找姐姐,失去了那么那么多。
不过想想,作为融入血液里的感情,很难做到全身而退。

11.11.16 《张参谋长那些事儿》——四处挠挠
很可爱的一本小说,痞气的京腔,感情那部分,我只能用一句歌词概括啊——“情人总分分合合,可是我们却越爱越深”。

11.11.06 《纸婚》——陈若曦
异国生存的艰辛,结婚之名的交易,但是有些感情,总是能触动最温暖的部分。
其实开头有点索然无味啦,不过有耐心看下去的话还是挺有意思的。

11.11.02 《实习记者》——西门媚
完全是冲着书名去的,内容也没有太让我失望。奋斗、坚持、梦想,永恒不变,永远热血的话题。
自勉。

11.10.26 《第七感》——陈亚亚
打开时光,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我怎么觉得我越来越敷衍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11.10.23 《爱尔兰咖啡》——蔡智恒
这本书最适合在闲暇时候阅读,最好要有一杯咖啡或清茶,噢,温暖的阳光怎么能少呢。

11.10.18 《优雅是一种选择》——徐俐
优雅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态度。但是优雅,更是生活的沉淀。好好学吧,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11.10.14 《万水千山走遍》——三毛
名字就让我热泪盈眶了啊啊啊啊啊啊 !!!!
用双脚去丈量土地的感觉,多么有成就感啊。
三毛,哎哟喂。

11.10.12 《有个半岛叫欧洲》——赵毅衡
很好玩的欧洲游记~。

11.08.07 《蛤蟆的油》——[日]黑泽明
兜兜转转,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大师的心路历程,每个人总有那么点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但是还好,我们都成长得不算太糟。

11.05.31 《我是如何钓到爱情的》——小恐1998
好可爱好可爱好可爱的书啊啊啊啊啊啊啊 !!!!
所以,我果然恨嫁了吗 = =。

11.05.28 《花错了》——双人鱼
还不错的感情小说~。

11.05.27 《暗访十年》——李幺傻
有时候想,当初到底为什么选择新闻这个专业呢。十年暗访的经历,挖掘的,是这个社会最黑暗最鲜为人知的一面。
克尽职守,以新闻从业者之名,唯愿不愧对自己之本心。

11.05.25 《胡适——我的朋友胡适之》——苏醒 郝幸存
有时候会想,一个人,究竟是如何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呢。
世人对他多有误解,但历史会证明,所有的的功过是非。

11.05.23 《名嘴开口:与著名主持人聊天》——蓝石
荧幕里的谈笑风生,现实里的幽默搞怪。主持人不为人知的一面~。

11.05.11 《就这么漂来漂去》——韩寒
韩寒赛车生活的记叙,热血,总要洒在青春里嘛。

11.05.11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潜
少年强则国强。老一辈人的殷切希望,穿越时光的长河,至今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11.05.03 《敦煌壁画故事与历史传说》——沙武田
有种小时候看故事小人书的感觉,哈哈哈~
不过很有意思啦。

11.05.03 《外交部大楼里的故事》——青峰石
以小说的形式再现外交部,神秘的外交部。

11.05.02 《心碎之舞》——叶倾城
其实有点小失望,因为我印象叶倾城的文字非常有灵性啊……= =

11.05.01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有点后悔初高中没有好好看名著了,多少经典就这么错过了。非常好看,不愧经典。

11.04.26 《白色城堡》——[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
第50本!!!!!!!!!!!!!
在图书馆的时候,这个作家的书可是占了一块架的,想了好久才记起来,原来就是写《我的名字叫红》的作者啊。
《白色城堡》说的是两个长得极为相似的人,在漫长的相处融合中,最终交换了人生。看到结局的时候,有种心悸的感觉= =。
开头需要有一定的耐心才能看得下去,毕竟外国人的文字和思维方式……你懂的。

11.04.25 《香格里拉的追寻》——杨牧之
散文式的漫笔游记,作者来头似乎不小咧,当然文字看得还是很舒服的。
书中对外国景点的叙述很好,值得一看。
后面有一部分是关于人物的,也挺不错。

11.04.19 《庄园与下午茶》——李孟苏
作者李孟苏是《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庄园与下午茶》就是她在三联上的专栏“海外特稿”的文章合辑。
书中对英国的各个方面做了比较详细有趣的叙述,王室、文化、时尚、体育、社会、性等等。语言风格嬉笑怒骂,很有趣,值得一看~

11.04.15 《人生》——路遥
很早便听闻路遥与其的《平凡的世界》,名气实在太大,但是一直没有看。
《人生》的故事,说白了也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错过与遗憾的矛盾。因为都想要,到最后反而一无所有。
有的时候,忙碌了很久,偶尔停下来的时候,会生出“我在干嘛”的疑问。
那些人们苦苦追寻的金钱、名誉、地位……可是抱歉,那甚至连“梦想”都不算。
千万不要因为走的太久,而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11.04.13 《被大理俘虏》——瞿腊阿娜
对大理的印象,最深的还是《还珠格格》里他们准备集体去私奔的地方= =。
但是一直以来,大理在我脑海中的形象就是花之古城,悠闲、缓慢、柔软。
《被大理俘虏》,图片和排版比文字好看,啊哈哈哈哈。
最后提一下,作者很漂亮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11.04.12 《美国,无法忘却的罪恶》——北文
很久很久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生在一个叫中国的地方,这片土地半夜出门不会被枪杀,这片土地的学生孩子们生长的环境已经太平很多很多了。
事实上,美国的形象,被神化也好,妖魔化也罢,美利坚已经离她本来的样子越来越远。
这本书讲的,也就是我们很少了解到的美利坚风雨二百年。
但是另一方面……说实话,其实这也是一种思想渗透,越看到后面,越有种被洗脑的感觉。
看看就罢了吧,反正咱去那片土地的机会也不大。保持自身的头脑清醒,还是很重要的。

11.04.09 《阿里》——毕淑敏
宣传的噱头是“首部关于西藏阿里的小说”,其实……也就是一噱头。
是个小说辑呢,分了好几个故事。但是看着看着也就乏了,因为来来回回都是西藏高寒地区兵哥哥与兵妹妹的故事。
不过对于了解风土人情什么的,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11.04.05 《独唱团》第1辑——韩寒(主编)
在独唱团解散以后我才看了《独唱团》……可是我真的想说,太得我心了!!!
尤其是“所有人问所有人”,各种搞怪犀利麻辣风中凌乱啊~~
韩寒真是强悍。

11.04.04 《目送》——龙应台
亲情亲情亲情,太戳泪点了,看第三辑的时候根本就忍不住。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有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完蛋了,我觉得我越来越不会写书评了……

11.04.03 《余震》——张翎
这是一本小说合辑,其中的同名小说《余震》就是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原剧本。
很注重细节和人物心理描写,很喜欢。

11.03.29 《动物凶猛》《许爷》——王朔
对王朔的争议,一直都在。只不过,我始终觉得,对一个人的看法,从来就不应该是单方面的。王朔的很多思想,还是很具有进步性的。
以上两本,只是小说。尽管如此,我还是看不懂……

11.03.28 《霸王别姬》——[香港]李碧华
“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这是书的第一句话。只是,婊子戏子,都入戏太深。
看完书后,又看了电影。无意来个一分高下,书比电影更能体会人物内心,而电影则更具视觉冲击。都值得一看。
张国荣、巩俐、张丰毅、葛优,哪个不是优秀演员。
戏,唱,完,了。
“我这辈子就是想当虞姬!”
戏里戏外,皆是一个情字。

11.03.28 《行走江湖》——张纪中
许多中国人都有“英雄梦”,那是孕育于几千年来的历史当中。
张纪中是个了不起的了吧,我想。我们看到的只是关于他的非议,却很少有人真正注意他内心的声音。
一个导演,如果失了思考,那么就只是个机械操作机器的“植物人”。啊,谁操纵谁,也不一定啊。

11.03.22 《出嫁时你哭不哭》——蒋舟 李少君(主编)
我单纯只是被书名所吸引的。这是一个小说合集。
有很多有意思的、好看的小说,值得一看。

11.03.14 《不过如此》——崔永元
最近又有一则关于他的新闻啊,崔永元为自己说错话而道歉。我是佩服他的。
主持《实话实说》不容易,因为要“实话实说”本身就不容易。
知道他曾患过抑郁症,其实是蛮久以前的事了,不过每次想来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在我印象中,那么犀利一人啊。
不过我仍希望他坚持他所坚持的,毕竟,我们需要贴近群众、敢于说真话的记者,和主持人。

11.03.10 《华丽转身》——洁尘
这是一本电影随笔。
相较于拖沓和罗嗦的电视剧,我更爱电影。高中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周日的下午拉上窗帘,窝在大大的椅子里看一部电影,多半是文艺吧,哈哈文艺女青年的气质啊~~那种日子,现在想起,应该只有用“偷得浮生半日闲”来形容最恰当了,因为其他多半时候我都要补习= =。
我很喜欢和欣赏这本书的文字,应该就是我想像中的“影评”,一点点感悟一点点的体会,还有一点点小牢骚,却那么像一位老朋友。
看完后,决定应该好好记下电影名,重来“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美好时光。

11.03.09 《理想的下午》——舒国治
标题下,还有一栏注解:关于旅行,也关于晃荡。
很多时候想去旅行,也许不是那里有多迷人,眷恋的是旅途中的心情。美国、瑞典、英国、日本……
摘自书中的一段:
“即使气氛单薄了,外在的散漫之浓郁色彩不足了,也该将自己投身其间。不要太快回家,不要担忧下一站,不要想自己脏不脏,或这个地方脏不脏。不要忧虑携带的东西够不够,最好没带什么东西;没有拍下的照片或没有写下的札记都不算损失,因为还有回忆。记忆,使人一直策想新的旅行。而夜里睡在不甚洁净的稻草堆上,给予人的,不是照片而是记忆。想想可以不必睡在铺了床单的床上,是多么像儿童的梦一样令人雀跃啊。”

11.03.09 《二十岁的巴黎》——邹凡凡
巴黎——多少女孩子梦想的浪漫时尚之都啊,艳遇也许就在下个转角。
但实际上,初来乍到的留学生们要面对的困难比艳遇多得多了。莫名其妙的法语、混乱不堪的租房,课程的阻力还有工作上的困扰……其实何止是法国啊。
书的语言挺风趣的,故事也很好玩,最重要的,它是真实的,也许就是想出国的人们正在经历或将要经历的。
作者也是个BH且强大的女孩子,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11.03.08 《在拉普兰的苍穹下》——刘沙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地方我都想去走走,比如我梦想的希腊和瑞典。但是事实上,有些愿望可能真的只是愿望,不是任何人都能毫无顾忌地丢下包袱背起简单的行囊,听心里的话去旅行。而这,也就是我喜欢看旅行书的原因。
《在拉普兰的苍穹下》也就是算这样一本书吧,介绍的正是瑞典。北极光、极夜、狗拉雪橇……一切都是那么令人神往。在这些景色面前,唯有感叹与景仰。

11.03.08 《旧时书坊》——秋禾 少莉(编)
一直喜欢着逛书店的感觉,那么多人可是却很安静,手指抚过一本本书时的触感粗糙又温暖。这本书分三辑,分别是对书坊的介绍、藏书家的感想以及卖书先生们的文章。
都说由书而交的朋友是最知心的,没有阶级之分更无身份之别,在书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如果有时候,真想把这些旧书坊都走遍。什么都不懂也没关系,因为那种氛围就让人感动。

11.03.07 《戏颜》——王丽萍
王丽萍是名编剧,《错爱一生》《爱情是蓝色的》《保姆》等等都是她的作品。这本书吸引我的,是它的封面和书名,相当对我胃口,咔咔~~
但是其实,书里大部分内容是与“情”有关的,爱情友情亲情等等,语言风格是我喜欢的。

11.03.06 《幻雪静谧,花落忧伤》——代琮
一个文艺男青年的随想牢骚and so on。

11.03.05 《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
其实风格有点像《明朝那些事儿》,但毕竟作者是专业人士,所以语言会显得比较学术,有些分析财政啊什么的我都直接跳过的……= =。

11.03.03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我只能说,我真不是个适合潜心搞研究的人啊。刚开始吧还有耐心一字一字地看,到后面的400页就开始“一目十行”了,再然后,就直接看大标题了= =。
但是,不得不说这是本很好很好的书,语言也还算通俗易懂……不过,真是印证了那句话“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不解释。

11.03.01 《敦煌遗梦》——徐小斌
其实是一部小说噻,但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篇幅介绍的是敦煌石窟的美丽传说,还有彩图啊,令人赞叹,真想亲眼看看。

11.02.28 《在中国的日子里:一个外交官的亲身经历》——[阿]穆斯塔法·萨法日尼
来自巴勒斯坦的外交官“老穆”在中国近四十年的生活与见闻,其实借鉴意义还是挺大的。但是,书里很多内容的政治性倾向比较大——就像一本历史书。不过,对于了解巴勒斯坦的一些文化还是有相当大的传播教育功能。

11.02.28 《忧伤的年代》——王安忆
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王安忆是男的!!!
《忧伤的年代》是王安忆的作品集。尤其注重和擅长的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描写。我最最最喜欢《小鲍庄》,蒙太奇的手法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的故事进行串联,很好看。

11.02.26 《我想跟你走》——刘若英
有时候我也会想,为什么像奶茶这样一个外表温和、内心强大的女子,至今没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呢?《我想跟你走》,我更愿意认为它只是很单纯的一本图文志。简简单单,波澜不惊,却有种笑着流泪的力量。
奶茶在书里说,当看到那么多人只为了拿到自己的签名、看自己一眼而不惧风雨,她的脑海里只有四个字:何德何能?
当你仍有梦想,当爱情不再成为你的全部,当你坚持着自己的坚持……奶茶,你值得。

11.02.23 《幸福了吗?》——白岩松
无论是否出于专业的原因,白岩松都是我最佩服且尊敬的新闻人。时隔十年后的《幸福了吗?》,更多意义上是对中国这十年来的反省与思考。
我始终相信,一个愿意聆听的新闻人,一个愿意思考的新闻人,才无愧于“新闻工作者”这个称呼。
白岩松说,他的老师曾告诉他,记者的新闻工作原则:第一,去掉形容词,因为形容词提前泄露了记者的主观色彩;第二,不称呼被采访者为老师,这样的称呼提前限制了观众的视线。
我愿以此为则。

11.02.21 《人间四月天》——林徽因
林徽因啊,具有太多传奇色彩的奇女子。我喜欢她的诗歌,温柔美好明媚。
“你的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1.02.16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
看这本书的时候,更多时候是关注它的语言和构思,想着它的情节怎样延续,想着它的人物对话是怎样展开。思考多于阅读本身,尽管这么做确实比较累==,但是却更有意义。
村上的《1Q84》相当火爆,但是我没有看,作为下一阶段的目标,嘎嘎嘎~~

11.02.13 《我们仨》——杨绛
她总说,她和他们走散了。她孤单一个人思念他们仨。
温情脉脉,那些岁月娓娓道来,读来温暖却也伤感。女儿圆圆在六十岁时先于两人老人去世。第二年,钱先生也离世。
春节前,看新闻国家领导人去看望了先生。先生已近百岁了,愿她一切都好。

11.02.13 《于丹<论语>心得》——于丹
这本书和《易中天品三国》一样的命运,很早买来却被我扔置一旁。读这样的书啊,还是要有一颗静下来的心。
建议与电视一起看。

11.02.12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杨绛
大家知道《围城》与钱锺书,但很少人熟悉他的夫人杨绛先生(对具有卓越学识受人尊敬的人称先生。无性别限制。)。《走到人生边上》是她在晚年时,回顾人生的自问自答,文字深刻但不深奥难懂。其实正文只有一半厚,另一半是“注释”,其实是一些故事,与正文形成呼应。

11.01.24 《美的历程》——李泽厚
看起来小小的一本书,我用了将近一周。好吧,是最近的生活太滋润了=0=。
以时间为顺序,恰到好处地选取了历朝历代最突出的文化符号与艺术特色。
书的语言风格我很喜欢,相当具有“美的感受”。不过像阅读此类书籍,还是细细品味比较好,我有点急了。
Anyway,十分推荐。

11.01.18 《丹凤街》——张恨水
不过两百多页的书我零零碎碎花了三四天才看完,而且,这本书是在我初二的时候买的= =。
唱经楼、丹凤街,充满禅意而又脱俗的名字,但事实上,这条街上住的都是最平凡的底层人们。但谁能说,市井小民没有壮举呢。仅凭着最简单的义气信仰,他们愿意出钱出力尽心地帮助一对苦命的母女。尽管结局不甚完美,但这群“丹凤街的英雄”,必将带着他们这股豪情,在抗日战场上,所向披靡。

11.01.13 《玛丽莎的心愿清单》——[美]吉尔·斯莫林斯基
这本书是在回来的火车上看完了,小感动小欣慰,除了那个结局。不过对于一个就因为领养小孩而不愿交往的男人,他配不上她。
主人公茱恩替一个意外遭遇车祸而身亡的女孩玛丽莎完成她准备在25岁生日前实现的25个愿望,在这过程中,她的心智也在不断成长。
也许我们都是茱恩,懒散、拖延症、爱抱怨,是玛丽莎的心愿单让她改变。我们不是茱恩,至少,我们可以为自己写下一张心愿清单,为自己而活。
希望能拍成电影,咔咔~~

10.12.28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美]史蒂芬·柯维
如果可以好好利用这本书,那么将受益无穷。
这本书不是很厚,但我做了满满6页的笔记,很多时候都有被震撼的感觉。
强力推荐!

10.12.26 《再穷也要去旅行》——[马来西亚]黄爱琳
书名就相当吸引我。对我来说,“背包旅行者”这几个字都是充满光环的……
不是像《Lonely Planet》那样的旅行指导册,而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女生在全球的足迹与见闻。
唯一的不足可能就是对于想背上包出发的人来说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很少。但是很多东西如果别人都和你说了,就没什么意义了。Just use your head。

10.12.26 《在哈佛听讲座:来自世界的呼声》——烨子 主编
我尤其喜欢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刘吉的演讲,题目是《21世界中美关系的选择》,尽管时间是比较久以前,但其中的许多言论在今天看来都很有预见性,特别是他的语言,相当的一针见血……
书里还有一些教授关于时间管理、人生规划的演讲,也很有意义。另外,还有美国多位总统在哈佛进行的就职演讲。
不足点就是时间比较久了,最近的也在世纪初 = =

10.12.23 《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韩]南仁淑
哎,该怎么说的,这本书里的观点那是相当的辛辣,比如——尽早学会世俗、先为自己投资等等。
总得来说,对以后的人生规划和事业方向还是很有帮助的,姑娘们不妨看一看。

10.12.11 《沿着梦想行走》——肖凌
我喜欢的是这本书的书名和封面。不过,在文化氛围浓重的家庭中成长,经历了许多的作者肖凌,文字也很有感染力。

10.12.9 《在文化深处取暖》——毛眉
又是一本与旅行有关的书——木有办法,我对旅行真是一点抵抗力都没有。不过,就如书名,这本书侧重的是在旅行途中对文化和古人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是出生于新疆的一位女性,却走过了几乎整个中国,她尤其喜欢苏东坡。
我很喜欢她的文字,有深度,不过后面的几篇文章就觉得有点做作了——只是我的观点。
无论如何,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如果你同时对旅游和文化感兴趣的话。

10.12.3 《汪曾祺散文》——汪曾祺
会读这本书是因为教我们基础写作的老师的推荐,她似乎很喜欢汪曾祺。
不过确实如她所说,汪曾祺的散文保留了最简单的中式语言风格,清新自然不做作。而且通过他的文字,也可以了解到更多那些我们永远无法体会的年代。

10.11.30 《四院·沙滩·未名湖》——乐黛云
作者是北大的教授,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对北大有更多的认识。
同时,书里还记载了许多著名学者,比如季羡林等。
唯一让我觉得无法接受的是作者对文革的态度,似乎从没想过反思那个荒唐年代,也觉得自己的所为无任何过错——我无意冒犯任何人,因为毕竟我没有经历过。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不反思,拿什么祭奠那些在文革中遭遇非人待遇的人们。

10.11.29 《琼美卡随想录》——木心
我只能说,非吾辈所能到达的境界啊作者的文字。尤其是诗歌,那个跳跃性啊,那个文化底蕴啊,很好很强大!推荐。

10.11.14 《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美]戴尔·卡耐基
嗯,经典啊,你们都懂得的。

10.11.6 《哈姆雷特》——[英]莎士比亚
……………………名著就是名著啊,果然不一样!
我看的还是中英双语版,刚开始还会对这中文看英文,到后面就只看中文了……

10.11.3 《灿烂千阳》——[美]卡勒德·胡赛尼
好看看看看看!!!!!

10.10.28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前苏]鲍·瓦西里耶夫
选这本书的原因很简单,它很薄。
但是,它很好看,这是真的。尤其是随着情节一步步展开,你很难把书放下——反正它又很薄,哈哈哈。


发表评论